自國內三大經濟型酒店公布2011年年報后,業界發出不少嘆息聲,如家、漢庭、7天等三大經濟型酒店公司2011年凈利潤總和同比降低近10萬元。盡管財報中各家全年營收看似樂觀,但凈利潤有所下滑的事實也反映出在快速擴張中,經濟型酒店發展潛在的隱憂正慢慢浮出水面。
身處一線城市的人們或許對此有極深的感受,上下班搭乘地鐵總是不堪忍受,人潮涌動,好不容易擠上車廂,被前后左右的擠壓幾乎就要雙腳離地。彼時彼刻,大概很多人與我一樣,不時就會感嘆為何運力在繁忙時總是不夠,能不能多幾節車廂,能不能增加些運力,能不能不要這么擁擠……前面兩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如果不要那么擁擠,唯有告訴自己不要再上下班繁忙時期搭乘地鐵才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減少繁忙時期運力的負擔,也能讓自己乘車舒適,能避則避吧。
酒店的產能其實也是如此,前幾年關于國內酒店產能過量的觀點就已經被業界人士提出,針對北上廣三大城市幾近飽和的酒店市場,業界人士認為應該適當調整一線城市酒店的擴張與國際品牌的入駐,然而這些聲音并未讓投資商們望而卻步。近年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盛事的舉辦進一步拉動了高檔酒店投資,國際品牌連鎖酒店在不斷加快進駐一線城市的步伐。與此同時,經濟型酒店也并未停止擴張腳步,相反,擴張速度呈上升趨勢。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年底,7天共有944家酒店運營,目前7天在營酒店數量已過千家,漢庭在營酒店門店逾600家,如家全國共有1426家酒店投入運營。未來五年內,如家門店數量或達3000家左右。如此飛速的擴張腳步,背后實存隱憂。
跑馬圈地必定造成一定的成本壓力,比如承擔上漲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加盟店是否能保證品質的穩定與一致,而業界就此亦做出預期判斷,如此擴張,新開酒店爬坡期或延長,隨著房價和入住率的難以提升,利潤率將面臨下降。
酒店市場面臨階段性供需失衡,廣州是最為典型的城市之一。廣交會期間,酒店房價隨之上漲,入住率飆升,市場供不應求,而這良好的商貿環境恰恰吸引了更多商務型酒店的進駐,然而適逢淡季,非展會期,眾多酒店,包括經濟型酒店以及中高檔星級酒店的房價則直線下降,不少酒店客房閑置,一個國際五星級酒店的房價或比其他一線城市同品牌同檔次的酒店房價低幾成。于是高檔酒店們通過餐飲、中秋月餅促銷、婚宴等其他方式彌補客房閑置所帶來的損失。然而經濟型酒店因設備功能有限,難行此路。
經濟型酒店將面臨轉型期,這種轉型應該以市場變化為前提。隨著奧運、世博效應的逐步減弱,如何激活新的市場活力,如何從改善產品本身來提升價值乃至利潤空間,是經濟型轉型所應當考慮的問題之一。盡管搶占市場份額仍然是他們更為關注的目標,但回歸酒店品質本身,從產品本身做改善,或是未來經濟型酒店巨頭們PK的核心所在。要知道,同質化競爭,盲目擴張,隨之造成酒店服務品質的停滯不前甚至下滑,才是導致或許已不僅僅是凈利潤的下滑,而是核心客源的流失。 周人果
酒店市場面臨階段性供需失衡,廣州是最為典型的城市之一。
|